本文摘自 『蜻蜓點水遊歐洲』葉正宵先生2013年9月 歐洲旅遊行程日記 - 葉正宵先生是紐約世界日報的自由撰稿人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荷蘭是個很前衛的國家,使皰疹、艾滋病等蔓延的性開放之類的東西很多是從這裡開始。對長期受正統思想影響的我而言,雖不致認為自己一切都光榮、偉大,正確,動不動就給它們冠上萬惡的資本主義、扣上腐朽、醜陋的帽子,但內心對它印象仍很差、很排斥。今年初,女兒在荷蘭安家的我大學同學ZZY學妹去探望後給我看了她夫婦在荷蘭拍的一些攝像,聽了她的介紹及送我一張荷蘭著名小提琴家Ander Rieu在其家鄉街頭廣場演出的一場令人陶醉、名為“The Home Coming”的音樂會的DVD後,一下子就改變了我對它的看法。這次再親自接觸,感到荷蘭確實是個很不錯的國家,社會穩定、人民幸福而且非常文明禮貌、他們臉上笑容多、足球又踢得好,雖僅短短一天,已給我留下極好的印象。對有些東西,甚至有些人,只要看上一眼、談上兩句、相處三分鐘,就像中醫切脈,很快就能了解大概。我有此本領,你呢?

荷蘭以風車、木鞋、鬱金香聞名世界,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的首都,世界500強企業有7家的總都設在該市。它以鑽石加工而馳名世界,全世界工業用鑽石80%由該市生產。它同時又是歐洲的金融中心之一,全世界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就誕生在阿姆斯特丹,時間是1602年。當然,如今使它出名還有合法的賭場、紅燈區和大麻咖啡館。但最令我吃驚的是它巨大的城市河道系統,到這裡才知道人們都把阿姆斯特丹稱作北方威尼斯,我則感到它要超過威尼斯!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低於海平面的水下城市,為城市防禦和水資源的管理,阿姆斯特丹1613開始在市內挖掘並修建運河,形成了長達75公里、共有160條河渠的運河網覆蓋全城,市內建有1000多座橋樑。該城河道縱橫、橋樑交錯,是名符其實的水鄉

Amsterdam2_1
阿姆斯特丹歷史上曾經是個多災多難的城市,走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上,隨處可見有
3“X”的標記,它是該市的市徽。

第一個“X”代表:阿姆斯特丹建城時這裡是一片沼澤。人們為了與海爭地,造風車抽水、築海堤防水。最擔心的就是好不容易開墾出來的土地又被海水淹沒。因此,在上打個“X”,就成了第一個符號的由來。

第二個“X”代表:火災一直是傳統木造城鎮的夢魘,阿姆斯特丹也不例外,歷史上曾發生過幾次嚴重火災,全城房舍幾乎燒光殆盡,十六世紀後,該城政府規定不准再使用木材蓋屋,故現在看到的房屋大部分都是用磚石建造。但在上打上“X”,仍成了它市徽上的第二個符號。

第三個“X”代表黑死病:因低地排水不良,帶菌的老鼠散播瘟疫更加肆意,歷史上黑死病曾在此肆虐,讓當時的阿姆斯特丹幾遭滅城之災,這個“X”,讓他們無法忘記曾經有的瘟疫。

三個“X”,原本是詛咒水、火和黑死病的三個剋星,成為該城的市徽後,竟成了阿姆斯特丹的守護神,它代表了這個城市的精神,從古到今、承先啟後,已成為凝聚阿姆斯特丹人乃至整個荷蘭民族抵禦外患和災難的向心之力!

Amsterdam2_2
荷蘭已成自行車王國,阿姆斯特丹的老百姓除不能騎車上街的幼童和老人,幾乎人手一輛。市民的日常生活,從上班上學赴約到像接孩子、買食品這樣的小事都已離不開自行車。荷蘭政府鼓勵市民騎自行車出行,這是我在阿姆斯特丹包括鹿特丹街頭最常見並留下印象最深的鏡頭。

Amsterdam2_3   

Amsterdam2_4
阿姆斯特丹自行車被盜現像也比較普遍,但通常都是來自他國的新移民所為。圖示為兩處自行車存放處,下面的那處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的露天雙層自行車停車場。

愛好收藏的荷蘭人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建有無數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荷蘭畫家梵高的博物館。梵高,8歲上學,15歲中斷學業,當過傳教士,27歲開始學畫;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並因為表達內心的悲痛,曾割斷自己的耳朵。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梵高開始融入他們的鮮豔色彩與畫風,並創造了他獨特的大膽抒發內心感受的風格,而成為後印象派畫家。梵高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他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的畫並延伸至其它藝術門類,尤其是野獸派表現主義。在他生前的最後十年,他創作了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他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全球廣為人知的藝術品行列。但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後二年深陷精神疾病的痛苦時創作的。他最後在1890年自殺,年僅37歲。對梵高的畫尤如畢加索的作品,我都不會欣賞,但我認為既然世界上有那麼多人喜歡,一定有他們的道理,不會欣賞只能說明我的欣賞水平不行。

Amsterdam2_20
整個阿姆斯特丹市都建造在無數被打入濕地的木樁上,從皇宮、教堂到普通居民的樓房都如此。
1648年建的荷蘭王宮就因靠打入地下13568根木樁支撐而被稱為世界建築史上八大奇蹟之一。這些打入地下的木樁通常不會腐爛,因濕地中幾乎沒有氧氣讓細茵生存。但阿姆斯特丹的裝飾漂亮的樓房大多己有23百年甚至更長的歷史。有些免不了因地下木樁的不均勻沉降而使上面的樓房傾斜。政府為保持城市特有的風貌,不允許把這些房屋拆除,而是由政府出資負責修繕,通常也只能加支撐不讓其徹底倒下,完全扶正恐怕很難。圖示馬路對面一排東倒西歪、南傾北仰的外形裝飾絢麗別緻的樓房就像一群站不穩的醉漢,勾肩搭背向你傻笑,煞是有趣!

有圖無音樂文章同步於:http://llt4fun.pixnet.net/blog/post/12345678

arrow
arrow

    llt4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